韶关机关党建欢迎您的光临!   今天是:

学思践悟二十大 凝心聚力促振兴

来源:本网发表日期:2023-02-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主题,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进一步指明了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前进方向。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那么,如何有效发挥党建工作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

一、乡村要振兴,队伍是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而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队伍必须过硬。要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当前,在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化“头雁”工程,配强镇村两级党组织书记,重点发挥村党组织书记“领头雁”作用,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建设和阵地建设,有针对性地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在走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做到支部带好头、党员先锋做示范、群众齐参与,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要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学习好政策理论知识,特别是县委县政府出台的相关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认真摸清本村有什么发展优势,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布局和培育合适的产业,把产业发展壮大,把经济搞上去。同时,村“两委”班子要树立起强烈的服务意识,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就是服务群众、服务发展,进百家门、访百家情、知百家难,及时了解群众的困难疾苦,搞清楚村里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以及群众有什么困难,希望得到哪些帮助,有哪些愿望,到群众家门口去发现问题、化解矛盾、推动工作。提高发展党员质量。持“凡进必审”,严把政治历史、宗教信仰、违纪违法等“关口”,确保党员素质优良、信念坚定、政治过硬。拓宽发展党员途径。注重从回乡毕业生、致富能手、退伍军人以及外出务工返乡有志青年中发现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坚持每年吸收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有经济头脑的优秀青年入党。要注重选优党员典范。要积极培养具有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党员,引导党员做“学理论、学科技”的典范,要求村里的党员都努力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在自己学好技术的同时,能够对群众进行技能培训,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要激发党员担当尽责。在村集体的大事要事决议时多听取党员意见建议,对急难险重、关键一线表现突出的党员要在政治上、物质上、精神上给予厚爱,加大对困难党员的关心慰问,通过全方位激励,有效激发党员当先锋、做表率的热情。

二、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内容,村党组织党建工作必须围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们致富增收来开展。要积极探索“党建+产业”的新模式,依托“百村十万+”工程及“强村带弱村”“村企共建”“县直单位挂点帮扶”等机制,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充分整合集体资源,引导群众以土地、资金、劳动力方式入股,促进农业与第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例如我县的东岸村党支部,成立了以村党支部班子成员为主的土地流转小组,采取“支部引领+乡贤带头+党群合力”的模式,流转撂荒土地500多亩,与东岸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签订15年土地租赁合同,在当地建成农业种植基地,为村民新增就业岗位30余个,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以我县一六镇为例,其本身有着极具特色的区位优势和地域优势,地处乳桂经济走廊上,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六东七片区扩园、桂头仙湖工业园等重要产业基地,是乳源人口集中、产业经济、旅游资源、平原耕地、区位交通条件最好的核心区域,一定要紧抓瑶客共生乡村振兴示范带、乳桂经济走廊等发展机遇,坚持以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做好“特”字文章,立足独特的农业资源禀赋,持续打造“香芋南瓜”“灵芝”等农业品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支持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就地消化农副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围绕“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充分利用“党建+服务”优势,强化党员干部服务意识,设立“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乡村振兴党员突击队、志愿服务队,深入实行领导干部“一线工作法”和企业诉求“一跟到底”工作机制,扎实做好镇村项目引进、落地、建设、投产的“闭环”滚动接续工作,借助生态优势、全民招商和“强链、延链、补链”产业链发展契机以及各类“人才行”活动,采取“刚柔并济”引进、企业自身孵化等模式,创新实施“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创新项目+经济效益”联合培养机制,引育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等,有效打造引才育才聚才的“强磁场”,大力推进产业技术高端化、精细化、智能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项目转化率,依托特色农业和旅游业,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不断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三、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

我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的建立,为人才走进农村提供了平台保障,为有发展需求的企业、村集体与人才提供了供需对接的机会,也为推动乡村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在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要坚持将培育人才、引进人才和共享人才相结合。一要提高党政干部队伍的专业素养。提高党政领导干部专业能力,督促领导干部不断强化理论学习和政策学习,结合当前中央和省市县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要求,做到明政策方向、熟专业知识,持续提高基层干部治理能力、产业思维和抓经济改革的能力,培养一批懂经济、善治理、勤开拓的执政骨干队伍,常态化落实领导干部“双向服务”机制,承诺践诺为群众和企业解决民生实事和发展难题。要大力培育乡土人才。要培养数量更多、质量更的“存量”人才。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主体,也是“存量”人才的重要源泉。培育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主体,应结合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体现全产业链发展要求,形成一批能带动其他主体和小农户共同发展的人才队伍。要激发“增量”人才潜能。“家燕归巢”的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返乡的外出务工人员及有创业愿景的本地农民都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重要的“增量”人才资源。充分发挥这些“增量”人才资源作用,建强党建指导员和党建指导队伍,依托“传帮带”机制,引导帮助企业党组织把党的理论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文化优势、人才优势和管理优势,最终形成独具党建特色优势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从而实现“帮企—振业—兴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同时要通过畅通返乡渠道、强化项目支持、鼓励多样化合作、给予政策扶持和技术帮助等务实举措,进一步实现人才与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提高“增量”人才创业技能。要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懂管理、会经营和掌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对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应选择一批具有潜质的农村实用人才,通过举办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管理技术培训班、搭建农业技术协作平台和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等方式,开展包括弹性培训、专项培训在内的多种培训,培养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要积极拓展引才渠道。完善相关配套建设,打造人才服务平台,使人才驿站成为群英汇聚的理想地,让人才更加安心、放心、舒心。要形成各行各业人才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共识。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必须依靠各行各业的人才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融合速度加快,需要专业化的人才帮助实现数字经济与农村产业融合,对乡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形成支撑,推动农村产业振兴进程。要创新人才引进使用方式。充分借助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人才资源,利用多样化方式引入外脑、智库,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以现代手段和融媒体等形式,请专家通过专项辅导、个别咨询等柔性化、弹性化的方式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广搭平台依托乡村产业集聚人才。重点借助省内外创业型人才聚焦“乡村旅游+”“乡村生态+”“乡村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通过乡村产业发展的事业平台集聚人才。要大力留住各类人才。搭建就业创业阵地,让人才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依托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和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一批能够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创业基地,让人才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中施展能力、发挥才干、体现价值,多措并举让人才愿意留下来。要不断创造发展空间,让人才增长干事创业动力。人才既看到当下也看到远景,才能有长期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打拼的动力。以更大魄力创新评价等机制,积极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具有专业性、创新性和持续性等特点,要积极落实相关的人才政策,更好激发人才潜能,发挥人才政策效能。 

乳源瑶族自治县发改局党总支部书记  欧先凤